天博一部《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将短剧的风刮进大众视野,不知不觉间,微短剧也享受了一把“上桌吃饭”的待遇,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从横屏到竖屏,从十几分钟的短剧到一两分钟的迷你剧,面对不同人群,短剧分裂出更多的细分赛道,无锡也有影视公司将目光瞄向了这片“新蓝海”。
“怎么又要付费了,最近视频平台上怎么全都是收费剧。”市民小吴最近很犯难,她的母亲迷上了抖音上的付费短剧,平时做家务的时候,就把手机揣在兜里一边听着一边做,甚至吃饭的时候也常常要把手机架在支架上边吃边看。只是每部剧都是刚刚看到精彩之处就跳出了付费弹窗,母亲找她破解一下这个难题。“花了不少钱,这短剧付费就是无底洞啊。”小吴无奈道,自己“上头”短剧的时候一晚上一两百就付出去了,一部剧看下来也就一部电影的时长,但价格却远超看一部电影。“没什么营养,但一旦陷进去了,就根本停不下来,不看到结局不罢休。”小吴说,没想到有一天看个电视剧也成了“烧钱”的爱好。
从最初的90后、00后年轻人为短剧买单,到80后乃至70后纷纷为短剧掏腰包,短剧市场的潜力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客入场。“预计今年年底,小程序短剧充值的收入就会超越电影总票房和影视剧、网剧收益的总和。”采访中,有业内专业人士如此判断。
微短剧何以让人如此欲罢不能?原因在精心设计的“钩子”上。无锡本土编剧、演员杨文理就参加过不少短剧的拍摄。他说天博,短剧大多和网文套路类似,主打的就是快节奏和大反转,用一系列的“爽点”让观众欲罢不能,这用行话来说就是下“钩子”,让观众心甘情愿地付费点播。比如,主角是个勤勤恳恳的穷小子,结果女友跟了富二代,随后发现自己居然是“大佬”之后,开始扮猪吃老虎,此类“打脸流”的吸金套路,屡试不爽。
“竖屏短剧起步比较晚,目前还算是比较新兴的门类。”制片人郁晶晶今年已在无锡拍了两部竖屏短剧,每集1-2分钟的内容,一部80集的剧情,拍摄周期基本在一周左右。其中一部已在平台上线天博,另一部正在横店进行后期制作。2022年,郁晶晶就将目光投向了短剧赛道,当时主要是在爱奇艺、优酷、腾讯、芒果等视频平台播出,而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她又及时锁定了竖屏短剧这一细分领域。
“确实是利润很高的文化产品,但是风险也很大。”郁晶晶说,拍摄10到15部可能才有一部作品盈利,所以拍摄短剧要在一定的规模和体量之下才能谈收益。即便风险如此之高,入场的人依然是趋之若鹜,因为只要其中一部“爆了”,就是巨大的收益,前面投进去的都值了。
短剧的另一重风险在于观众口味的变化。网络时代的产品,和传统的电视及院线个月风口就会转变。最初,短剧流行的是男频剧,如赘婿、重生和战神类的题材,主打的是“逆袭”。如今,女频的增长速度非常快,从虐恋剧到甜宠剧、萌宝剧、重生剧、年代剧、亲情剧等,一时一个风向,没赶上趟或者过时了就错过了风口。这也要求制作组精打细算,严格控制成本,提高拍摄效率,往往白天加晚上连轴通宵拍摄。对演员尤其是主演来说,异常辛苦。
近日,一支韩国影视公司团队来锡西文化创意园“取经”,他们希望把当前中国的爆款短剧进行本土化改造,用韩国演员再拍一个版本。“我们的制作预算是他们无法想象的,已经形成了产业的集群天博,所以他们希望来无锡合作拍摄。”锡西文化创意园相关负责人介绍,短剧走向海外的步伐很铿锵,甚至可以用“所向披靡”来形容天博。爽剧模式走出国门后依然吃香得很。不少国内的制作公司甚至已经在国外驻点,专门从事当地的短剧拍摄,而剧情的精神内核依然是国内的套路。
“考虑到无锡有影视拍摄的基础,我们希望今后可以在这里打造一个短剧产业基地,集结行业内优秀的制片人、导演、编剧天博,把这个新的业务发展起来,形成影视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该负责人透露,当前正在进行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今年计划拍摄50部微短剧。
大量热钱涌入短剧行业,无锡本土的编剧依然是“理性”占了上风,持观望态度。“价格比不上宣传片,格调比不上舞台剧,我们这种独立编剧写这个图什么?”编剧喻女士表示,当大家关注到一个行业的时候,往往看到的都是幸存者,他们的背后还有不计其数的“垫脚石”。因此,她目前并不会考虑从事短剧的编剧工作。编剧杨文理认为,短剧的拍摄团队已经和专业电视剧的没啥区别,但为了压缩成本,短剧在置景和拍摄环境上不那么讲究,剧本也大多套路相似,缺乏质感。 (记者 陈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