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新闻动态 NEWS 当前位置: BANDAO体育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天博中国浙江摄影家文献 王建平:台上台下台前幕后
添加时间:2024-01-25

  天博“中国浙江摄影家文献”丛书是浙江省摄影家协会、浙江摄影出版社、摄影家刘铮联合推出的出版项目。丛书每分册展示一位较成熟的摄影家作品,以此展现浙江摄影当下发展面貌,也为中国摄影留下一份有意义的文献。丛书以呈现摄影家的代表作品为主,辅以图说、评论文章等,对于希望了解这些摄影家的作品与创作理念的读者来说,是一个不可错过的读本。

  丛书项目自2021年推出以来,已经有32位摄影家的作品集面世。2023年11出版的第三辑包括王建平、韩金华、孟繁羽、陈雨洁、朱永春、吴德、汪雪涯、周向阳、张中琦、张昭10位摄影家。

  本书收录了王建平《台上台下 台前幕后》系列摄影作品约60张,艺术、全面、立体、多维度地展现了婺剧这一艺术形式,记录了演出现场演员们真实的演艺生活和百姓看戏时如痴如醉的各种神情状态,在场景充分呈现的基础上,追求画面的意向表达和诗性呈现,不仅是值得留存的民俗文化影像资料天博,其本身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作品。

  我出生、成长在浙江缙云,小时候家门口就是缙云婺剧团和县里唯一的剧院,耳濡目染下天博,我对婺剧也渐渐产生了兴趣。记得大约上初一时,缙云婺剧团的领导还曾上我家劝说我父母,想要招我进团。父母征求我的意见,我坚定地选择了读书。高中毕业后,我作为知青在本县农村插队了3年。1977年,恢复高考,我有幸考入了杭州大学数学系。在大学期间,我迷上了摄影,且一发不可收,成了当时系里摄影兴趣小组的骨干成员,课余时间常常借用系里的海鸥4B相机为同学们拍生活照。1980年,为展现大学生的业余文体生活,浙江画报社专门采访了我们数学系的摄影兴趣小组,报道刊登在当年的画报上。1982年,毕业参加工作后,我用第一笔工资买了一台凤凰205旁轴相机,开始了摄影创作之路。功夫不负有心人,1986年,我的作品《回娘家》入选了第十四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并被选入中国摄影家协会编写的幻灯片教材。

  婺剧发源于浙江金华,俗称“金华戏”,流行于金华、丽水、临海、建德天博、衢州、淳安等地。在缙云,婺剧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爱好者数不胜数。改革开放后,缙云的民间婺剧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鼎盛时期有100多家。2006年,还成立了浙江省第一个婺剧促进会。如今,仍有注册的民间婺剧团21个。婺剧是我主要的人文创作题材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已拍了20多年。画册里呈现的图片主要拍摄于丽水莲都天博、缙云与金华永康等地,记录了演出现场台上台下、台前幕后演员们的真实演艺生活和百姓看戏时如痴如醉的各种神情状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婺剧演员们的交通、住宿、演出条件已大为改善——从以前的坐大篷车和大巴车、住戏台和帐篷,发展为如今的开小车、住宾馆和民宿,灯光、布景、道具也更为现代。我将持续不断地拍摄下去,记录新时代婺剧的繁荣气象。

  约瑟夫·寇德卡说:“我不会以其他摄影家说些什么来判断他的照片,我是以照片来判断他们,而我也希望自己能受到同样的准则来判断。”“摄影只有一个法则——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拍,那就怎么拍。”

  之所以写下这么一个绕口令似的题目,是因为看了王建平先生的婺剧下乡专题有所感。

  丽水,在当今中国摄影圈的地位自不待言,说它是一种现象、一个坐标也好,说它是一个流派也好,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这片土地上的一大批摄影名家的久久为功,王建平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虽然不是成名最早的、最知名的,但他高产——自1986年作品《回娘家》入选全国摄影艺术展至今,他时有作品赢得各项大奖。他的作品题材多样,人文、风光甚至生态都有涉猎,而人文民俗,更是他的长项。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勤勉,他始终葆有创作激情。他的创作轨迹几乎与整个丽水的摄影发展史同频共振,与他同时期的很多名家或者功成名就,或者退隐江湖,而他始终活跃在创作一线,这一点殊为不易。要始终“对各种事物抱有好奇心”其实挺不容易,通俗一点说,笑点低了不够艺术,笑点高了少了创作热情——其实就是审美疲劳。作为一位摄影师,浸淫于海量图片日久,这点难免。但是,我相信王建平先生一定是宁可选择笑点低一点,再低一点,正所谓“不忘初心,才能感动常在”。艺术创作需要激情,真正的艺术家需要始终燃烧激情。这份激情,正是源自他对故乡的爱,对浙南山山水水的眷恋。

  乡村剧团一直是一个很吸引摄影家的专题。王建平先生的这组照片,有多角度的分镜头,有全景、特写和慢门。通过熟练运用各种摄影语言,他艺术、全面、立体、多维度地记录了婺剧这一艺术形式天博,很好地平衡了艺术的记录和艺术地记录的关系,做到了影像记录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不仅显示了相当的摄影功力,更体现了他浓郁、热烈、鲜活的个人风格。看得出他是倾注感情、花了心思的。所以,《台上台下台前幕后》不仅是值得留存的民俗文化影像资料,其本身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作品。浙江省摄影家协会的《中国浙江摄影家文献》丛书,为摄影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影像展示平台,于历史,于摄影都做了一件相当有意义的事,值得点赞。期待《中国浙江摄影家文献》丛书推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也希望王建平先生能始终“情系故土,‘艺’味深长”。

  (朱宪民,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六届,第七届副主席,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执行主席)

  人类跃居食物链顶端的原因是合作,可以合作的原因是人类的语言有虚构事物的功能,这种功能就是“八卦”。在人数少于150人时,仅靠八卦便能维持人际关系,进而维持团体的正常运作。不管是宗教故事、民族主义还是公司愿景,其根基都是某种只存在于集体想象中的虚构故事。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的这些观点,揭示了人类文明的全部奥秘,这也是我们理解盛行于丽水市区及缙云一带由婺剧衍生而来的生活万象的一把钥匙。

  民间剧也要有剧本。剧本最重要的,其实就是两件事:锁定角度和风格。它们共同决定了这是这一本,而不是那一本。

  细节当然也很重要。我们常说“一滴水见太阳”“魔鬼都在细节里”,强调的便是要从小处着眼。就好比绘画中的工笔画,在摄影中,指的就是一个特写镜头呈现出来的世界。

  建平兄深谙其味。角度、风格、细节,共同构成了《台上台下台前幕后》最重要的影像元素。而在场景充分呈现的基础上,追求画面的意向表达和诗性呈现,我以为才是揭开这部作品奥秘的终极密码——在从世俗叙事到神性叙事的转变中,社戏生态被审美化了。

  关于这种偏重于场景呈现的摄影,美术理论家高名潞早前提出过“后纪实摄影”的概念。不同于那种走马观花、懒惰懈怠的纪实,这种表现手法带着主观思考的线索和脉络去寻找摄影家所要反映的问题和现象。在记录现实、表现状态、表达观念时,注重现实的历史根据,强调了解“在场”和“场外”不可分割的上下关系。它是理性的,这种理性的价值在于引导观众超越感官愉悦,直达事物本质。

  建平兄于摄影的勤奋投入,不只拍摄,尤在思考。以我作为旁观者和第一读者粗浅的理解,这部作品的语言方式大抵是“空间”二字。一般而论的纪实摄影,在处理社会问题时往往着重于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呈现,而对于社会空间中的人、人与社会空间的关系则往往有所疏忽。建平兄则不然,他的作品中,空间的存在与人的生活感知紧密相连,虽然这种联系有时会被空间所限制,甚至会在特殊的环境空间中被规定和割裂,但它从来都不是孤立和静态的——在有限的空间里,人和现实的联系及感知是无限的。建平兄的大作就这样以对无限性的追求统领全局。

  影像从心。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鲍昆云:“纪实摄影的核心本质,是人文精神。”建平兄对社戏生态的“在场”,不仅传达了他的主观态度和立场,还体现了其所拥有的高超的表现手法和呈现方式,或许也包含了他所有的人生积淀和艺术修养,以及对画面的调度和视觉把握。这方面,笔者功力不逮,只好留给方家解析。读者的意见,也常常“斜刺里杀出”,新人耳目。

  (邵卫东,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对外医学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叙事医学分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