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萧山区摄协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向上延伸争取资源、向下扎根不断挖掘的能力十分突出。”杭州市萧山区文联主席黄勇芳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一个只有257名会员的区级摄影家协会如何做出特色,如何扩大影响,有哪些业界可资参考借鉴的案例,杭州市萧山区摄影家协会近年来的努力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今年3月12日至18日,由杭州市萧山区文联主办、萧山区摄协承办的第二届萧山摄影双年展在高帆摄影艺术馆举办。参展的23位萧山摄影家年龄跨度从17岁到70多岁,百余幅风格各异的新作,题材多样,内涵丰富,手法多元,展现出老一辈摄影人始终“保鲜”,新生力量不断成长,传承接续的萧山摄影基本面貌。
萧山摄影双年展自2021年创办之初就突破惯常办展思维,采取策展人制,邀请国内名家作为展览的学术支持和评委,作品戰选严格把关,展览力求有看头、有新意、有眼界、有突破,综合呈现萧山摄影近年来多元化的创作成果,得到了业界的良好反债。双年展的持续举办也进一步激发了摄影创作的新活力,时隔两年举办的第二届萧山摄影双年展,不仅参展作者人数增多,有的作者还同时展出好几个专题天博,每个专题的创作手法都不一样。正如杭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张友国所说,双年展呈现出近两年萧山区摄协向上的气象和萧山摄影人的创作热情与成果。
双年展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矫健表示,双年展一直致力于推动县区级摄影人打开创新思路、提升创作热情。第二届双年展的举办已成功构建起了品牌动势,为萧山乃至为浙江的摄影文化生态繁荣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萧山摄影双年展是萧山区文联、区摄协坚持打造的“一协会一品牌”,萧山区文联对摄影活动一直全力支持。黄勇芳称赞,萧山摄影家不但可以“仰望星空”,也始终坚持“脚踩大地”,文艺作品只有在“泥土”中,才有可能不断生长。这不仅得益于区文联着重打造的“三名”工程——名牌、名家、名作,以及引进资源、借力发展的工作理念,更得益于萧山区摄协持续抓人才培训,努力拓展本土摄影人的视野和认知格局、提升创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用摄影项目助力艺术乡建,打造共同富裕的萧山特色是近年来萧山区摄协着力在做的大事。2021年开始,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萧山区摄协全力参与由萧山区文联发起的,以艺术乡建助力共同富裕“生长着的乡村”萧山美丽乡村驻地摄影项目,由此培养锻造了一支高素质的艺术乡建工作队伍。
在浙江省摄协的大力支持下,该项目历时一年半时间,以萧山最具代表性的20个美丽村庄为样板和拍摄对象,召集了浙江省市区三级近60位摄影师、视觉艺术新峰计划入选人才,通过邀请名师授课讲座,不断推敲研讨拍摄方案,以驻地创作、田野调查的方式,为这20个村庄采集拍摄了5万余件乡村影像资料。
乡村影像的采集,与社会学、人类学密切相关,涉及经济、生态、建筑、族群、社会治理、地方习俗风俗等,对摄影师自身素质和知识水准要求颇高。红色基因的传承、共同富裕的现实、返乡年轻人的追求、年轻一代企业家的成长等都成了镜头记录的对象。经过深入调研再进行创作的方式,不仅重新连接人与人、人与乡村、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让摄影人有了一次脱胎换骨的经历,能力水平显著提高。
2022年11月,“艺路共富”浙江省村落影像创作工程成果展——“生长着的乡村”美丽乡村驻地摄影作品展在浙江展览馆举办。这是浙江省首次以摄影艺术为手段,以一个县域范围为样板,专题反映新时代浙江乡村面貌的大型展览。根植于泥土且充满温度的作品,结合了文献、动态影像、影像装置及实物等多种媒介,在展览主题大框架中实现了综合材料与媒介的运用,展现出鲜明的时代印记,获得了社会关注。首展之后,展览又分别在萧山东巢艺术公园、衙前镇凤凰村、进化镇欢潭村、河上镇等村落进行个性化巡展。
通过这几年“生长着乡村”项目带动,萧山区摄协在进化镇欢潭村、义桥镇民丰村、楼塔镇英村都建立了乡村影像馆,让展览资源下沉,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美术馆级的展览,真正把摄影与艺术乡建结合起来。萧山区摄协主席董伟说,通过记录乡村文化、传播乡村美学、激发村民参与等方式,摄影展览为助力乡村文化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也是我们用实际行动让影像讲好萧山美丽乡村故事的具体体现”。
2023年9月,协会又启动了“生长着的乡村”楼塔驻地项目2.0版本。与之前1.0版不同,这次的项目无论是从前端调研,还是后期策展呈现,全程不借外力,全都由本土摄影力量来完成。项目招募了20位本地摄影师,历时4个月时间,影像田野调查和驻地创作内容更加细化,调研更加深入,为萧山有史志记载的最为古老的楼塔镇拍出了几千件作品,是继萧山区20个美丽乡村驻地摄影创作后,完成的更具深度的以镇域为范围的创作实践。
几年来,高质量的摄影培训有效地推动了萧山摄影的多元转型,也为萧山摄影提供了更多新的思考方式和后备力量。萧山区摄协一方面选送优秀青年摄影家参加省市文联和摄协举办的各类培训学习,组织摄影展现场观摩。另一方面,按不同侧重点分别举办摄影工作坊、作品点评会、题材作品挖掘研讨会、萧山摄影大讲堂等活动,特邀策展人、大学教师、摄影家等开班授课或讲座。有探索乡村文化的主题影像研讨,也有城市主题创作集训,有专业性较强的,也有普惠性的,旨在通过不同的深度、广度,以及多样化的培训形式来提升会员的各项能力。
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依托举办大型活动的契机,定期举办长期摄影工作坊,在培养人才上花大力气。例如,借助“高帆杯”全国摄影大展于2019年4月落地萧山的机遇,围绕“家乡萧山的建设”,萧山区摄协连续举办了3届“行走萧山”摄影工作坊并将工作坊创作成果结集出版。每期工作坊都有明确主题,从“行走萧山”到“萧山风景”,有的工作坊甚至为期半年,传帮带,让先进的创作理念一层层向下渗透。
除此之外,以“生长着的乡村”影像项目为切入点,持续举办摄影工作坊的方法也颇具亮点。项目启动时,作为“生长着的乡村”驻地摄影工作坊中首个开班的“生长着的乡村—欢潭”摄影工作坊,聘请了导师傅拥军、拉黑天博,从对村民的口述史实操示范开始天博,以“乡村影像档案及其创作”为主题举办了为期3个月的摄影工作坊,再结合理论课程,一直到拍摄完成、后期编辑、策展。在全国范围内招募的20多位摄影师在欢潭村持续一个月的创作,形成了600余幅和村庄有关的风景、人物、环境变迁、生态展示、生活日常等主题的作品天博,并举办了“生长着的欢潭”摄影作品展。
这些学员也成为后期另外19个村庄的拍摄主力军。他们以工作坊为方法,在拍摄其他村庄的时候带动萧山本地摄影师共同参与,采用采访、调研天博、摄影、视频等多种形式,为他们传授经验。同时,导师全程指导,解决摄影师在拍摄过程中遇见的具体问题。
今年,萧山区摄协即将启动“生长着的乡村”3.0版本,即新塘街道联华新村的驻地项目。同时,他们将以全新的1+1+1模式,招募一支专业摄影师队伍,成立村民摄影队,通过摄影志愿服务综合培训、摄影家结对的方式,提高村民的摄影技能和审美水平,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乡村影像的创作中来,再以展览等方式由艺术家和村民共同讲述关于这个村庄的发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