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新闻动态 NEWS 当前位置: BANDAO体育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观众来摄影周到底想看天博什么?
添加时间:2024-01-07

  天博2024年初的成都,哪里最闹热?成都市美术馆一定是其中之一。目前,2023第二届成都国际摄影周进入倒计时,大部分高品质影像作品即将与观众“道别”。

  成都市美术馆是本届摄影周的主要展馆之一,展出了五大主体展览。自开幕以来,“去看看摄影周的展览”成为众多市民休闲的选择。观众来到摄影周到底想看什么?记者昨日来到成都市美术馆,采访了30位观众。

  在采访过程中,摄影作品《九儿》是被观众提及次数最多的作品。观众站在作品前,静静欣赏、感受、共情,还有不少观众默默地抹掉了眼角的一滴滴泪水。据悉,王乃功的摄影作品《九儿》曾荣获2023年第23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评审委员会大奖。作品记录了一位年轻的母亲九儿,在生命即将走向终点的心路历程,作品从容自然,情感节制,哀而不伤,图像与文本构建起一份家庭影像档案,尤为动人。

  摄影爱好者董雅君表示,平时就喜欢记录社会,个人比较喜欢纪实类风格的作品,想来看看能不能遇见一些惊喜。当我看到《九儿》的时候,就知道这次没来错天博。毫不夸张地说,我刚才泪流满面,这个作品将人性和生命的课题展现得淋漓尽致。

  成都市民周蜜表示,最想在这里能够看到一些对生命意义探索的作品,如果能有一些有深度、有思考、有内涵的摄影作品,就不虚此行了。

  而大学生关嘉欣则说,来摄影周的主要目的是欣赏,更想看看在人文纪实类摄影作品中,创作者是怎样讲述故事的。

  新闻专业学生陈锴翔说,当知道成都有摄影周时,就想来看看这里面有没有纪实类的摄影作品,尤其是新闻摄影作品,可以学习一下拍摄手法。

  本届摄影周的“对它说——AI影像生产与生成”展览备受关注。AI影像是一个前沿且富有深度的话题,而该展览则直面这个话题并进行了探索尝试。

  方政的作品《截断》就非常具有创新性和思考性,在该作品前,站着一群观众在悄悄讨论着。方政将真实的手机摄影与AI生成图像并排放置,试图在图像之海中找到现实世界里的真实与多样。

  市民陈盈如说,我对AI影像展特别感兴趣,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我认为AI影像是一个非常有讨论价值的线新闻肖像》这一系列AI影像作品后,能够感受到创作者对世界的一些看法。

  从事摄影相关工作的江涛表示,因为我平时工作的原因,所以想来看看有没有一些新的行业趋势。刚才逛了下,AI影像的展览非常吸引我,里面的作品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官体验。

  大学生李俊表示,一般来说,摄影周所呈现的作品都会比较前沿。所以来这里了解现在最前沿的摄影艺术是怎样的,尤其是AI影像,现在网上争议还挺大的,但他觉得还是来实地感受后才好评价。

  市民邱子鉴表示,成都摄影周最吸引他的点就是AI影像展。他认为,人为摄影不管再厉害,很多时候光影效果、构图都无法达到最佳的状态,AI可以还原这种最佳的状态,来摄影周的目的就是想看看这些作品到底是怎样的。

  星光熠熠,是对本届摄影周最具表征性的形容词。本届摄影周汇聚了李舸、阿兰·弗莱舍、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宋英淑、贝尔纳·弗孔等国际摄影大师的经典作品,集纳式展示了中国摄影金像奖、金熊猫摄影艺术奖等五大奖的获奖作品。

  其中,著名摄影家李舸《泾川应道》《桂海游居》系列摄影作品人气颇高,作品以黑白为主色调,中国山水画、书法等中华传统文化贯穿其中,具有强烈的标识性。

  摄影爱好者廖莉说,自己非常期待可以看到一些国际大师的作品,比如说阿兰·弗莱舍。这次能够近距离看到,非常激动天博。另外,也希望看到具有开创性、独特性的作品和艺术家,这种创新不仅是指构图方式、光影运用和表现手法,更重要的是艺术思想,能带给自己一些启发。

  摄影爱好者李天祥表示,对摄影爱好者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准备在这里待上一天,好好欣赏国内外名家的摄影作品,学习他们的表现手法。《复读的现实》给自己的视觉冲击力太强了,废墟与大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带给了自己巨大的心灵震撼。成都市民苏勇说,“我就是奔着看摄影大师的作品来的,看了之后获益匪浅。”

  外国游客Daria说,自己平常就很喜欢现代艺术,但还不太了解中国的现代艺术家,听说这个展览里有很多出色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想来了解一下他们的创作。比如李舸的作品让人印象很深刻,既有当代艺术的表达,同时也有中国独特的韵味,感到很惊艳。

  好看、好逛、好玩,是本届摄影周突出的三大属性。本届摄影周大量采用LED大屏、投影、墙面投影、交互装置等多种新兴展陈方式,展出作品横跨电影、摄影、现代文学等多个领域,创作媒介囊括摄影、录像、装置等天博,实现当代影像艺术与前沿科技、各学科最新成果跨界融合,给观众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视觉体验。

  建筑设计师周沫说,自己从事建筑设计工作,更在意展览空间是如何与摄影作品形成呼应,比如不同风格的作品如何与一个空间融为一体的,展现出融合后的艺术魅力;色彩和线条又是如何匹配的……刚才看了几个展厅,确实带给了自己一些设计灵感。特别是《九儿》的展陈布置,一面墙上全是与主题相关的文字,下面是一片芦苇,瞬间营造了一种恬静的氛围。

  大学生曹思嘉表示,相较于平面作品,自己可能更倾向于看装置,一个立体的装置作品更能表达艺术家的设计风格和艺术语言,同时还为观众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天博。当然,还很适合拍照发圈。

  市民鹿小鹿说,个人更想看看有没有新奇的互动装置,这种互动装置可以激发自己产生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去猜作者想表达什么。

  美国游客马小荔表示天博,从一个观众的角度看,觉得展览的展陈方式特别舒服,作品和空间呼应得很巧妙,作品质量很高,让两个孩子扩展了艺术视野。(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雅婷 卢星宇 文/图)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